首页     教育交流       留学服务     人才工作        汉语推广 Study in China 联系我们
首页 > 最新动态 >

德国媒体对华报道偏负面:中德高校人士呼吁反思

发布日期:2010-05-23  浏览数:3384  信息来源:
 

        德国媒体对中国报道偏负面不仅使很多中国读者不满,也让德国读者伤脑筋,大家对媒体在中德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关注。5月21日,德国北威州大学联盟在科隆大学举办“德国媒体的中国形象”辩论会,吸引了众多的大学师生前来参与,设在大学评议委员会礼堂的会场座无虚席,很多人不得不站在门外。

       科隆大学副校长努斯伯格教授首先致辞。她指出,中国各项发展迅速,德国各界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强烈。除了有机会到中国旅行,亲身经历和了解中国发展变化外,人们更多地需要媒体帮助获得有关中国的信息和深层次分析,所以媒体在德国社会的中国形象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感谢媒体对中国的广泛报道的同时,人们也不得不认识到,对中国的报道常常是不全面,有的时候引起误解,形成偏见。所以,科隆大学举办“德国媒体的中国形象”辩论会,目的是增强中德两国人民间的沟通,消除误解和偏见。一位科隆大学的老教师发言中激动地说:“德国记者对奥运会等一系列活动的报道,好象是得到什么指示一样,整齐片面地加以消极描述。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懂,也不想弄清楚,只是遵照指示报道。结果是在伤害中国人,德国人也不能理解。”他要求,媒体不能伤害尊严。对此,辩论会嘉宾、一位德国女记者表示,她本人不太相信德国记者们故意片面报道中国,有意惹怒中国人。只是,他们要按照国内读者的兴趣写报道,忽略了信息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会引起国际关注,如对穆斯林先知的报道就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愤怒等。她也认为,媒体报道不能伤害人的尊严,这是德国宪法的明确规定。但另一方面,宪法也规定新闻自由,如何把握自由,是不容易界定的,如前不久讽刺杂志《泰坦尼克》刊载题为“给科尔诺贝尔奖!”,在德国前总理科尔80岁生日之际进行讽刺挖苦,确实让人感到出格了,应该深思。专程从中国国内前来参加活动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虹举例说明了德国媒体人士对中国的片面解读:奥运会期间,她参加一次中德人士的聚会,一位德国媒体人发言时说,奥运会使北京成了一座“死城”,在场的中国人听后惊呆了,深感不解。孟教授分析说,奥运会期间,北京严格限制外地人士进入北京,这是为确保奥运会的安全,当然不能说北京就成了“死城”。一些听众表示,不能什么都和人权、民主联系在一起,这是西方式的意识形态,媒体也不能伤害一个国家的尊严。科隆大学哲学院一位教授表示,媒体有社会责任,要超越“人咬狗”的新闻风格,应该有能力报道积极的事件,在国际报道方面更要客观报道,否则就会影响不同文化的交流,记者对此应有责任感,保持足够的敏感。

       应邀参加辩论会的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姜锋在致辞中表示,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科隆大学举行专门辩论会非常必要。他指出,问题不在于报道什么,而是如何报道。不懂,不是问题,不懂但随意报道就是问题,而且认为自己掌握真理,横加指责,就更是问题,是伤害人的大问题,失去了媒体报道促进沟通交流的意义。姜锋引用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话说,中德双方的交流“就象两个舞伴,要想保持同步,就得相互不可缺少,要希望对方跳得好,要因此形成相互的良好愿望”。他祝愿辩论会的参与者,更希望记者们能够本着相互间的良好愿望,促进中德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科隆大学“德国媒体中国形象”辩论会是德国北威州大学联盟共同举办的“中国周”活动内容之一。这个联盟成员有科隆大学、明斯特大学、多特蒙德大学、伍波塔尔大学和比勒非尔德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


驻德使馆教育处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Abteilung für Bildungswesen der Botschaft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