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交流       留学服务     人才工作        汉语推广 Study in China 联系我们
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十届洪堡论坛”在柏林举行,中国教育发展受关注

发布日期:2010-05-27  浏览数:3191  信息来源:
 

      5月26日,“第十届洪堡论坛”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礼堂举行,主题为“真正的教育或是教育作为商品-从知识社会到知识经济?”,第一个单元重点探讨教育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各国发展竞争中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中国教育发展受到高度关注。中国驻德使馆公使衔参赞姜锋,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教育教育局长Barbara Ischinger和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所所长Hans Weiler应邀作为嘉宾出席,并就会议主题展开即席讨论。

      讨论到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时,发言者普遍认为,大学社会责任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与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各国教育共同面临的问题,尤其是高等教育经费的增长滞后于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经合组织中三分之一国家的高教经费在过去几年中不增反降。Weiler教授认为,政府应该开放大学经费渠道,仅靠政府投入难以保持高水平。他指出,德国联邦政府下决心实施“精英大学计划”,5年投入19亿欧元,看上去经费很多,但这也只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年度经费的一半,尽管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因国际金融危机已大幅缩水。缺乏经费,德国大学当然很难与美国大学竞争。他同时指出,经费投入要有战略重点,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做法就是优先支持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到国际水平,这使得中国的科研和科研后备人的培养快速发展,在一些专业的科研成果已超过日本和德国,接近了美国的水平。这说明,确立战略重点,优化经费使用,提高效益更加重要。  

      除了经费问题外,Weiler认为,美国大学还面临着“意义危机”和“竞争危机”,所谓意义危机即大学的任务和社会责任在不断扩展,但大学不能全面应对,而是要明确自己的专业重点,但重点必须建立在广泛的基础上,否则没有宽的基础很难发展重点。此外教什么和如何教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不能仅仅把学生培训成有用的工程性和技术性劳动力,而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人。这些都需要大学发展新的意义。所谓竞争危机,是指面临中国和印度等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人才流失现象在不远的未来可能会与目前完全相反,美国大学要及早应对。对此,Ischinger表示,经合组织主张开展“人才流通”(brain circulation),跨学科和跨国界的交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大学生国际流动的前提。  

      谈及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重点问题,姜锋扼要介绍了中国政府刚刚颁布的《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优先发展教育,有区别、有重点地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措施。他指出,与美国和德国大学相比,中国大学经费不充裕,中国大学的生均经费只有德国大学生均经费的十分之一。因此,有区别地重点支持大学发展对提升中国大学的水平十分重要。目前,很多中国大学在一些专业内已经有国际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工业国家的学生留学中国,说明中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和模式是成功的。针对Ischinger介绍的经合组织教育评估,姜锋认为,对教育的意义应该更宏观和全面的理解,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可以检测的知识量,而且也包含人的修养和道德质量,后者是量化的评估体系难以检测到的。因此,中国的教育政策在强调知识传授,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强调素质教育,培养负责任的社会人。对全球流行的评估趋势,应有冷静的认识,不能神圣化,否则会使教育发展变得狭隘。

       讨论受得听众的热烈响应,他们多是洪堡大学的学生和老师,在关心大学收学费、教育经费不足等当前德国教育热点问题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中国教育发展的传统、理念、措施和目前的水平。姜锋应询作了解答

 

 

 

 

 

 

 

 

 

 

 

 

 


驻德使馆教育处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Abteilung für Bildungswesen der Botschaft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