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交流       留学服务     人才工作        汉语推广 Study in China 联系我们
首页 > 最新动态 >

著名德国文学专家余匡复教授为留德学者学生讲《浮士德》

发布日期:2010-12-27  浏览数:3388  信息来源:
 

1227日晚,正在德国进行学术交流、74岁高龄的著名德国文学专家余匡复教授应驻德使馆教育处邀请,冒着严寒冰雪、不辞辛劳,在教育处为柏林地区70名留德学者学生举办德国著名文学作品《浮士德》报告会。

教授开场时表示,《浮士德》是歌德酝酿了60年的作品,是歌德的精神自传,是他一生精神追求的写照,是德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品。尽管很多人知道作品的意义,但读过《浮士德》的人不多,因为它很深奥难懂。接下去,他旁征博引,以诙谐的语言引领听众穿梭在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时代精神之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感受《浮士德》,展示《浮士德》就是人在善道与魔道之间的精神追求史,“人只要追求,就有迷茫”,而“好人终识善道”。作品围绕老博士浮士德与魔鬼作的一个交易展开,当浮士德满足的时刻说出“请停住,啊,你这么美丽!”,他的灵魂要交付魔鬼,生命将终止。这个愿望美到让浮士德再也提不出其他愿望了,只想永远停留至此教授鞭辟入里地分析说,浮士德的这个愿望就是人生的追求——到底追求到什么境界,可以安然赴死?他表示,在现实社会中,人的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是辩证统一的,人类不可能追求到最美,只有追求更美。只有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人类才能进步、事物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前进,对我们每个人如此,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也如此。

 

在约2个半小时的报告会上,教授深入浅出的解读,诙谐幽默的语言博得听众们的阵阵掌声。年轻的同学们表示,今晚回去就看《浮士德》,作品是如此美妙有趣;岁数大些的学者们则表示,曾读过《浮士德》,但反复读也没太弄清楚意思,余先生的报告给穿引出一条清晰的主线,终于知道了《浮士德》到底该怎么读法,是什么意思。有些同学表示,余教授结尾时关于追求与自由,以及东西方不同的自由观的分析,令人佩服和震撼,耳目一新。

教育处主持报告会的姜锋公参代表大家感谢余教授,他说,28多年前曾上过余老师的课,听老师解读过《浮士德》,很多内容至今难忘,而今再听老师上课,充满惊喜和感激。相比当年,今天身患重疾的他更宏伟、更深邃、更快乐,而且把快乐在知识的交流中传递给了大家,用自己的激情感动大家。在报告会后的交流中,大家普遍为余教授严谨扎实的学术功底、激情豪放的治学风格、享受学术的快乐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而折服。不少同学和学者在景仰之余,感叹为人师表就在于对学术和人生的孜孜追求,余教授是榜样。


驻德使馆教育处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Abteilung für Bildungswesen der Botschaft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