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交流       留学服务     人才工作        汉语推广 Study in China 联系我们
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德专家认为:中德教育应相互借鉴

发布日期:2011-12-03  浏览数:3080  信息来源:
 

       12月2日,150多位关注教育问题的人士在德国著名大学城海德堡共同探讨中德两国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相互借鉴的话题。这次由海德堡孔子学院与博世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研讨会邀请到了来自德国和中国的七位知名专家,他们从相互学习的角度专题介绍了中国教育。柏林洪堡大学比较教育学教授、中国教育专家J. Henze表示,如此大规模研讨中国教育的活动在德国尚属首次。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锋在主旨发言中说,改革与发展是中德两国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两国都高度重视。德国本届政府的执政纲领题为“增长、教育与团结”,教育被赋予中心地位;中国政府把教育定义为“国之大计,民之根本”。在经过近两年全国讨论后,中国于2010年7月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到2020年教育发展的目标、投入和措施,是中国各级政府的工作指南。他指出,尽管面临共同挑战,但两国发展教育的条件却很不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高于德国,但人均GDP只有德国的十分之一。发达的德国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是1006亿欧元,中国能够投入教育的公共经费是约为1600多亿欧元,不到德国的一倍,但中国却要为2.6亿各类在校学生提供教育,这是德国在校学生总数1400万人的18倍多,其中中国各类大学生3100万,是德国大学生总数238万的13倍多。中国缺钱,但仍要办好教育,让民众满意,使国家富强。   他说,德国教育对中国充满魅力,自1876年第一批中国学生来德留学,向德国学习的传统延续至今,当前近3万中国留学人员在德学习和科研。另一方面,中国发展教育的经验受到德国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德国教育管理者和专家出于自身教育改革的需求到中国考察教育,推动了德国精英大学建设等方面的讨论。过去十年中,到中国留学的德国学生数从不到千人,上升到五千多,中国成为德国学生留学国外的第二大目的国。中国教育对德国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姜锋强调,中德两国教育在培养个性与能力和传授系统知识方面各有千秋,通过交流双方相互启发,优势互补,使学生能力和知识兼备。 

       洪堡大学Henze教授通过对比30年前到中国西部考察的经历与当前中国教育现状,描绘了中国教育发展“今非昔比”。他说中国重视学生的学习和成绩,这事关家庭的希望,所以家庭和学生都很投入,很努力,值得德国家庭和学生学习。但中国学生的压力很重,在成功和快乐方面很难两全其美。海德堡大学Mueller-Saini教授在分析中德教科书差异后指出,中国学校传授的知识要深入系统,对西方的知识很多,相反,德国教科书对欧洲以外的国家除美国外很少涉及,这很“落后”,中德应该加强互相学习。来自马哥德堡大学脑研究专家Braun教授介绍了学习影响大脑结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应该尽早地促进孩子学习,学前教育将深远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学习状况。但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很重要的是社会学习,让大脑形成“社会语法”和“伦理语法”结构。她表示,中国教育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孩子们早期学习时需要这样的外部条件。过于放任,不利于孩子专注学习。而只有专注学习才能对大脑结构形成良性改变,对未来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来自海德堡附近一所中学的校长在提问环节中表示,德国对中国教育的了解很少,他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今天这样的研讨会。另一位来自图宾根地区海捏中学的女士说,她的中学希望开设中文课,与中国的学校开展学生和老师交流活动,这样使中德相互学习更加生动,两国的孩子们会从中受益。她希望两国的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 

       研讨会持续了四个半小时。


驻德使馆教育处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Abteilung für Bildungswesen der Botschaft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