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交流       留学服务     人才工作        汉语推广 Study in China 联系我们
首页 > 时事阅读 >

打破文理边界,孩子成为课堂主角

发布日期:2017-12-11  浏览数:1583  信息来源:文汇报
 

 

  走出校园去探索五角场的前世今生,制作一款小物件帮老人解决实际问题……上海市民办兰生复旦中学通过四年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兰生复旦(FDLS)课程方案,基于学校文科和理科的课程融合,推出大文大理探究课程。以问题探究为基础,学校鼓励学生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探究。

在探究课上,孩子们成了课堂的主角,他们能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教育应该是对的关注,是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建立学生对生活的独到视角。去教育功利,回归教育本真。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有用的,并且能够成长为以丰富阅历和人文关怀推动未来社会不断进步的有用之才。校长周萍如是阐述学校的育人方针。

 

  大文大理探究课程打破文理学科边界

  在兰生复旦,每周五下午成为了全校师生最期待的时刻,制作乐器、探究PM2.5防化装置……学生们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在周五下午的拓展课上得以实践。2013学年开始,兰生复旦重点探索大文大理探究课程的建设。除了教学大纲原本规定的课程外,学校将包括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在内的所有文科课程规划设置成大文科融合课程,分人与他人”“人与文化”“人与社会三个主题开设项目;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理科课程规划成大理科融合课程,分人与自然”“人与科学”“人与工程三个主题开设项目。

大文大理探究课程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打破文理学科界限,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某一种主题或现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习方法也有很多,比如文献研究、实验设计和社会调查等。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综合性探究方式使得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大大培养了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用人文关怀唤起学生对科技的再思考

  大文大理探究课程的开展不仅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也用人文关怀唤起学生对科技的再思考。

  如今社会已逐渐步入老龄化,如何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是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上学期,物理大理课程特别与政治学科联合开展 《科技的人文关怀力量———给祖辈们一个小发明》课题,从科技方面为老年人制作、改进适合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课程指导老师胡颖介绍,在与老年人接触中,学生养成了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开始对身边的社会问题认真思考,并尝试动手去解决它们。班里有个学生的家中有一位患帕金森症的老人,他想尝试为帕金森老人制作一个汤勺。课题组将勺子设想成一个伞状的结构,深度做深、边缘做宽,并采用流线型构造,增设复合人体工学的勺柄。

科技应该是为人服务的,科技的最终指向应当是让人更便利地生活。我想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科技之于生活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明白生活之于科技的意义。胡颖说。

 

  学生与老师共同成长

  去年,复旦附中的自主招生考试首次使用资料包,500个考生中超过30(满分50)的学生不足50个,兰生复旦学生赵吟泓得了唯一的49分。在他看来,资料包涉及的题目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正是大文大理探究课程的学习教会他科学的思想方法,使他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各学科知识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把学生、教师、管理比作一个生物链,把办学成效看作是生态环境的话,站在顶端的是学生,教师则是关键。周萍说,在大文大理探究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同样获益良多。

  初次探索开设大文大理探究课程时,学校各科教师齐上阵,按教研组分学段地展开研究。老师们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调整大文大理课程的探究项目。不少教师为了学期初能够提交一份满意的项目方案,常常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书籍,参考国外先进教学经验。老师指导学生探究,学生倒逼老师学习,这种师生共同成长提高的过程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周萍说。

 


驻德使馆教育处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Abteilung für Bildungswesen der Botschaft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